(经济观察)中德对话共筑互信合作共赢
北京9月4日电 (记者 赵建华)第二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今年1月在北京举行。中国财政部4日介绍,对话结束半年多来,双方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围绕各项对话成果,稳步推动落实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两国双边和经济关系发展做出了有益贡献。
中德地域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和发展道路各异,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观点乃至分歧十分正常。事实证明,相互信任,交付耐心,假以时日,一些对话时的所谓“分歧”在成果后续落实过程中,在双方努力推动双向开放的进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解决。
中国财政部举例说,例如,按照此前有关制度规定,仅有三家外资银行拥有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B类主承销商资格牌照。德方在对话时提出希望德资金融机构获此牌照。对此,当时中方无法满足这一诉求,德方也予以了理解。
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在今年7月发布的有关政策中,已允许符合资格的外资机构获得比B类业务范围更广的A类主承销商牌照,德方对话时提出的相关诉求面临的制度障碍迎刃而解。
财政部表示,这一鲜活例证证明,对话联合声明是中德两国求同存异的成果,是彼此磋商智慧的结晶,是双方包容共赢理念的体现,为推动双边关系行稳致远提供了良好示范。
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蔓延,侵蚀各国互信协作,冲击国际规则秩序。中德通过对话联合发声,就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规则,坚定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对外释放明确的积极信号。双方根据达成的共识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协调。
国际金融危机后,寻找新增长点,开启新的经济增长周期,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德政商界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中德在对话期间就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以及欧洲基础设施规划对接达成共识。
目前,德金融机构在华投资准入政策持续放宽,中德双边投资贸易增长势头良好,德资企业在华兴业展业,发展蒸蒸日上。中国经济也在包括德企在内的外国企业的积极深入参与中增强了韧性与活力。
今年上半年,中德贸易额达906.4亿美元,同比增长3.2%。德对华投资同比增长70.7%;中国对德投资同比增长11.1%。德国宝马公司占华晨宝马集团股份已达75%,成为首家在华合资企业中拥有多数股权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100%全资控股投建并独立运营的巴斯夫一体化基地正在加速推进;德国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落地后将成为中国首家新设立的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德企在中国新一轮开放举措中率先受益,用事实证明了中德在双边财金务实合作中走到了前列,中方在对话中所做的承诺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上。(完)
责编: